《中華會計學刊》為中華會計學會所出版的學術性雜誌,作為會計學者發表研究成果的園地。本文特別挑選其中四篇文章與讀者分享。
第一篇文章是由呂倩如、蘇淑慧與李念萍所共同發表的「營運相關及非營運相關之企業社會責任與避稅行為之關聯性」。無論企業避稅行為或者企業社會責任(為便於撰寫,以下將企業社會責任簡稱為CSR),都是非常重要的會計議題。某種程度上,企業透過合宜的租稅規劃,藉由節省公司的稅負成本,的確是一套彰顯股東價值的途徑。然而,從利害關係人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租稅規劃行為,可能因該行為損及公眾利益,而對企業聲譽產生負面的影響。有別於過往的相關研究,本文有以下二項特點。首先,將CSR績效由單一構面指標擴充為多面向指標。具體而言,該研究將CSR績效區分為營運面(包括員工關係、產品與公司治理三項)以及非營運面(包括社區關係與環境二項)。第二,將樣本依據CSR報告書的揭露,區分為強制性揭露以及自願性揭露二組樣本。實證結果顯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營運面的CSR績效與該企業的避稅行為呈正相關;相反的,非營運面則為負相關。若將樣本依據強制揭露與自願揭露分組,前述的實證結果在自願揭露CSR報告書組,仍獲得顯著的結果。但是,在強制揭露CSR報告書組,作者僅發現非營運面的CSR績效會顯著降低該企業的避稅行為;然而,營運面的CSR績效則與企業避稅行為無顯著的關聯性。據此,作者發現,對於自願性揭露CSR報告書的企業而言,當他們在非營運面的CSR績效愈為優異時,會出現強化其租稅規劃的行為。
第二篇文章是由陳美惠、謝安軒、張祐慈與戚務君所共同發表的「關鍵查核事項是制式八股文嗎?」。對於新式的審計查核報告而言,無論準則制定者或學術界均特別強調,關鍵查核事項(key audit matters, KAMs)的撰寫不應標準化或制式樣版化,而應採用貼近企業個體的方式予以描述。利用文字探勘的工具,這篇研究檢視台灣KAMs的撰寫是否係樣版的制式內容。有別於過往的相關研究,本文有以下三項特點。首先,這篇論文跳脫過往以KAM的段數或字數的簡化分析,轉為較為深入的KAM文本分析。第二,將KAM的文本分析再區分為查核程序以及風險描述的分析。第三,利用前述的KAM文本分析,拓展我們對「合夥人層級」審計研究的視野。以下彙整這篇研究的調查結果。首先,實證結果顯示,KAMs的撰寫並非標準制式的證據。第二,無論企業的財務資訊或者主簽會計師的個人風格,都影響KAMs的文本差異。第三,會計師的個人風格主要係反映於查核程序的描述而非查核風險的描述。
第三篇文章是由顏如君、王大維與連鑫所共同發表的「Inline XBRL是否降低投資人間短期資訊不對稱? 以台灣資料為例」。為提高財務報表的可讀性,全球已經逐步採用網頁內嵌式(inline XBRL)格式上傳財務報表。這篇文章,利用台灣的數據提供inline XBRL效益的證據。有別於過往的相關研究,本文有以下三項特點。首先,Inline XBRL的確顯著降低投資人間的短期資訊不對稱。第二,當申報公司採PDF檔案格式為「掃描而無法直接搜尋內容」的方式,或者該公司有較多的證券分析師跟隨時,會顯著弱化前述Inline XBRL的效益。
第四篇文章是由蘇裕惠、楊孟萍與張明惠所共同發表的「審計委員會對不同目的衍生性商品交易之影響」。無論衍生性商品交易或者審計委員會職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會計議題。本文從企業衍生性商品交易的角度,提供審計委員會職能的實證證據。有別於過往的相關研究,本文有以下二項特點。首先,將企業衍生性商品交易區分為投機目的以及避險目的。第二,將全樣本區分為未設置以及已設置審計委員會的二組樣本。實證結果顯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與未設置審計委員會的企業相比,設有審計委員會的企業: (a) 有較低從事衍生性商品的機率,(b)有較低從事於投機目的之衍生性商品金額與比重;但是有較高從事於投機目的之衍生性商品金額與比重。
受限於篇幅,筆者無法完整介紹這些文章的研究內容與研究設計,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更深入地閱讀這些精選的學術文章。除此之外,也建議讀者可以主動瀏覽《中華會計學刊》刊登的所有文章。
參考文獻
呂倩如、蘇淑慧與李念萍,2019,營運相關及非營運相關之企業社會責任與避稅行為之關聯性,中華會計學刊,15卷(2期): 頁287-327。
陳美惠、謝安軒、張祐慈與戚務君,2021,關鍵查核事項是制式八股文嗎? 中華會計學刊,17卷(2期): 頁183-244。
顏如君、王大維與連鑫,2021,Inline XBRL是否降低投資人間短期資訊不對稱? 以台灣資料為例,中華會計學刊,17卷(2期): 頁269-308。
蘇裕惠、楊孟萍與張明惠,2019,審計委員會對不同目的衍生性商品交易之影響,中華會計學刊,15卷(2期): 頁239-286。